《琉璃之歌》演出场刊

由香港演藝博覽及石川縣立音樂堂共同創作

透過音樂和香水瓶  展現人類存在的戲劇體驗

《琉璃之歌》是一個獨特的戲劇體驗,結合視覺藝術、戲劇、音樂和香氛,敘述人類存在的故事,以一系列珍貴的香水瓶作為背景和小型舞台佈景中的角色。

展覽分為十二個場景,每個場景都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小故事,描繪人類文明中的關鍵時刻 —— 從創世神話到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和苦難,讓觀眾感受共同的歷史芳菲。

每一個展出的香水瓶都是經過精心挑選,每一件都是獨立藝術品。它們大部分曾經在世上販售,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瓶内珍貴的香氛,任務完成後卻往往遭丟棄,又或失傳於歷史洪流之中。它們是時間的真正倖存者。

伴隨這個體驗的是由雙簧管、鋼琴和弦樂四重奏演奏的原創音樂,讓觀眾遊走場景之時以不同的樂章配合。在指定時間,將有現場樂師與場景的深層投影同步演奏。這種多層次的展現使觀眾能夠從多感官角度參與展覽,促進對所探討主題的深入理解。

是次作品由高世章策展、撰寫及作曲,展出的香水瓶亦來自高氏的珍藏。

參觀者可在指定開放時間內,隨意觀賞配有錄製背景音樂的展覽。另設有1小時的現場音樂表演,不設觀衆席。

  1. 節目長約六十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2. 為免表演者及觀眾受到騷擾,請關掉手提電話、響鬧及發光裝置。
  3. 請勿在演出期間飲食。

多謝合作。

人類的故事絕對可以用氣味編撰而成。盛世的芳香或亂世的濁臭,都可調配進歷史的長河中。盛載着這些五味人生的瓶子,是演繹人類文明故事的最佳使者。

每個香水瓶也有自己的故事。不論是大量生產以迎合市場需要,或是限量出品當成藝術表達,它們的使命就是保護香水。即使瓶裏的香水早已用完或揮發無蹤,瓶子還是默默地等候知音人,以獨特的設計迎接第二生命而逃過被丟棄的命運。它們有些已過百年歷史,飄洋過海,歷劫倖存,都為這個展覽添上奇幻色彩。

 

十二個場景,捕捉了十二段人類文明的古今往來。有些叫我們存疑,有些令我們驚嘆,也有自豪、悲愴、貪婪、釋懷,香水瓶就代替我們在細小的舞台上演出世界舞台的風雲跌宕。瓶身雖小,氣魄浩翰。

 

音樂跟氣味一樣,都擁有直達靈魂深處的力量。這個展覽裏每個場景均有音樂伴奏,就像在看一齣舞台表演般,讓觀賞者感受視覺和味覺的刺激,以音符為每段生命之歌譜上調香配味。

 

多年前的「尋香記」,到今天的「琉璃之歌」,是一趟非凡的旅程。尋找稀有香水瓶之路也引領了新靈感和動力,但願在每天創造歷史新章之際,也要如香水瓶保護香水一樣,守護着初心。

 

高世章

  1. 問天
  2. 埃及之沙
  3. 中興日和
  4. 藝術世紀
  5. 虛榮的實則需要
  6. 戰火之痛
  7. 勝利之光
  8. 新世界
  9. 我們
  10. 淨土
  11. 回家

藝術總監及作曲:高世章

佈景設計:松生紘子

執行佈景設計:勞正然

音響設計:夏恩蓓、余思行

錄音及混音工程師:姚少其

燈光設計:黃珈琪

錄音及混音工程師:姚少其

錄像導演:黃曉初

 

小提琴(香港):黎逸晞

小提琴(日本):Troy Googins

中提琴(日本):Takamichi Uchiyama

大提琴(香港):黃泰城

雙簧管(香港):林嘉奇

鋼琴(香港):吳宇晴

 

監製:鄭浩然

執行監製:陳冠而

項目統籌: Nicole Ng

製作經理:林慶麟

執行舞台監督:李泳蓮

執行佈景助理:林海蕎

繪景師:葉天慧、王頌欣、劉芷欣

道具製作:梁傲然、鍾嘉苗

 

香氣設計(第11場淨土):Artisenses

平面設計:Alfie Leung

高世章

藝術總監及作曲

紐約大學音樂劇創作碩士高世章憑音樂劇《Heading East》獲美國 Richard Rodgers Development Award,並為倫敦 Theatre Royal Stratford East 撰寫音樂劇《Takeaway》及廣州大劇院撰寫音樂劇《雄獅少年》。憑粵語音樂劇《四川好人》,《白蛇新傳》,《頂頭鎚》、《一屋寶貝》、《大殉情》、《奮青樂與路》、《穿Kenzo的女人》及《大狀王》十度獲香港戲劇協會舞台劇獎。曾為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國語版擔任音樂總監。

 

曾為多部電影創作音樂,憑《如果.愛》先後獲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太影展及香港金紫荊的最佳歌曲及音樂。為《大上海》創作的主題曲《定風波》獲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參與《投名狀》配樂獲提名金馬獎及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憑《捉妖記2》配樂獲美國ASCAP Screen Music Award。

 

其他作曲作品:任白慈善基金《帝女花》、《再世紅梅記》及《蝶影紅梨記》,香港藝術節及毛俊輝戲劇計劃的《情話紫釵》,舞台劇《杜老誌》。曾與葉詠詩及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一屋寶貝》音樂廳、《高世章的神奇電影畫布》並於2018-2019出任駐團藝術家。2020及2021策劃《我們的音樂劇》並擔任音樂總監,2022年為法國五月節《星光之城》任藝術及音樂總監。

 

音樂以外,於2010年舉辦了香港首個古董香水瓶展覽《尋香記》,將古董香水瓶與戲劇兩種藝術共冶一爐。


松生紘子

佈景設計

松生紘子在大阪藝術大學完成了戲劇設計學士學位後加入了四季劇團。2009年,她移居英國,在倫敦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學習,Antony McDonald and Simon Holdsworth製作了許多歌劇作品,包括Glyndebourne Festival Opera 和 Royal Welsh Opeara。
 
2015 年回到日本後,松生紘子開始了佈景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她設計了超過三百多部戲劇作品,包括音樂劇、戲劇、歌劇、芭蕾舞和音樂會等。松生紘子曾榮獲伊藤喜作紀念獎等獎項。
 
她的佈景設計包括音樂劇《SPY×FAMILY》、《拉美莫爾的露西亞》、《蝴蝶夫人》、《費加洛的婚禮》、《魔彈射手》、《ZEN》、《胡桃鉗》、《哈姆雷特》、《月亮電影院》。

 


勞正然

執行佈景設計

曾任香港演藝學院駐院藝術家(設計),勞正然現為自由身佈景及服裝設計師。


2024年憑《植物人》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提名及IATC(HK)劇評人獎年度舞台科藝/美術獎提名;同年憑《塵落無聲》及《半桶水》佈景及服裝設計、《牽牛花》佈景設計獲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美學設計提名。


近期作品:《半桶水》及《少年神農的搖滾獨白》(佈景及服裝設計)以及《植物人》及《奮青的樂與路2024》(佈景設計)等。

 


黃珈琪

燈光設計

黃珈琪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主修燈光設計。現於嶺南大學修讀策展及藝術史碩士課程。她嘗試用光線探索空間的質感,善用空間的可能性呈現表演的獨特性,尋找多樣豐富的視覺體驗。

 

近作包括: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漁生請指教》《樂樂公公唱唱貢》南音故事劇場;西九文化區《白日》、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受辱記》、香港中樂團《霓城》、不加鎖舞踊館- 身體年輪《途跡》。


黃曉初

錄像設計

跨界別、多媒體藝術工作者、現代說書人。於戲劇 、攝影、音樂、錄像等多個範籌 中展現其才華及風格。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兼職講師。畢業於美國 UCLA(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以優異成 績獲頒藝術碩士,及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主修導演。赴美深造期間,對戲劇理論作深入研究,對編劇理論及與編劇發展劇 本更有獨到見解。之前為香港電台長達四年的節目《一劇之本》主持,專對電 影、電視,舞台劇本作深入分析。他選憑為舞台劇《殉爆》之作曲及現場演出,獲第32屆香港舞台劇頒獎禮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近期導演作品包括香港藝術節劇目歌劇電影、及舞台版室內歌劇《婆婆》、歌劇《愛麗絲夢遊仙境》、歌劇《雪后》、香港法國五月節歌劇節目《風流寡婦 Merry Widow》及《天 堂與地獄 Orphee Aux Enfers》。舞台劇作品包括《伊甸》、《賤泥積木》、 《火鳳燎原》、《禿頭女高音》、《馬拉/沙德(Marat/Sade)》 等劇目。之前亦為7A班戲劇組的死亡三部曲 — 《想死》、《大笑喪》及《殉爆》,在過去超過二十年間,擔任演員、作曲、及現場樂師,在香港及海外多次演出。


黎逸晞

小提琴(香港)

黎逸晞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德國德累斯頓音樂學院,分別師從何紅英女士及前Artemis四重奏第一小提琴 Natalia Prishepenko。

 

黎氏活躍於室樂表演,在2017年創立NOVA Ensemble,其後更舉辦兩屆PRISM Chamber Music Festival。除了古典樂以外,黎氏亦參與不同類型的演出。近期演出包括,Gweilo ,Freespace Ensemble Pop Plus,Jazzfest 2022等。


Troy Googins

小提琴(日本)

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出生及長大的第三代日本人。在克利夫蘭音樂學院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時榮獲得Jerome Gross獎項。Googins曾受邀加入山形交響樂團,並成為兩年的正式會員;及後加入金澤管弦樂團 – 日本第一支專業室內樂團。作為樂團傳奇歷史中的活躍成員,他參與了樂團的多項成功製作,製作了近百張CD,在日本各地進行了多次巡演,並在歐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大多數國家進行了二十多次巡演。Googins積極與不同藝術家合作,並融合多種樂器。讓音樂對所有觀眾來說都是有趣且具有教育意義的,這是一個持續的項目;總是試著向聽眾和表演者介紹不熟悉的曲目。


內山隆達

中提琴(日本)

內山隆達出生於1976年,畢業於日本愛知藝術大學,師從N.Imai和H.Schrichtig。內山隆達為一位室內樂演奏家,經常與日本主要樂團合作演出。他同時為東京室內管弦樂團的助理首席。


黃泰城

大提琴(香港)

香港大提琴家、蘇州幕後工作室藝術總監、蘇州博物館繆思音樂會系列藝術總監、TRANSCEND 發 展平台計劃發起人、執教意大利 Casalmaggiore 國際音樂節大提琴教席。德國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 大學碩士畢業,師從弦樂系主任 Jan Ickert 教授。


黃泰城近年來組織內地多個地區的演出活動,並多次帶領香港音樂家與內地音樂家深度合作,展示 香港新一代音樂家的藝術發展成果。今年9月邀請香港⻘年音樂家,與上海⻘年音樂家合作,於凱迪 拉克·上海音樂廳大廳舉行 TRANSCEND 計劃首輪演出「HORIZON 視.界」室內樂音樂會。並與幕 後工作室聯手蘇州博物館,於博物館本館舉行兩場蘇州站演出,活動預約首日即已滿座。今年2月亦 帶領香港音樂家與四川愛樂樂團及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家合作,並出演大提琴獨奏,於成都演出,演 出前受中新社採訪及拍攝。


今年1月,黃泰城於「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年音樂周」擔任首位港人大提琴首席,與指 揮丹尼爾·哈丁演繹梁皓一的廣州交響樂團委約新作《天穹之志:大灣華章》,獨奏片段演繹受柏林 愛樂樂團及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大師們一致好評。今年7月,黃氏亦於意大利 Casalmaggiore 國際音 樂節成為音樂節歷來最年輕及首位港人取得教席。


黃泰城曾於內地多次出演獨奏會,蘇州博物館繆思音樂會系列門票曾於8分鐘內預約一空,廣受好 評。2023年於上海為香港回歸26週年戶外演出活動暨燈光匯演出演電子大提琴獨奏與兼任主導編 曲、燈光投影與混音藝術方向,同時帶領香港、蘇州、上海的音樂家共同呈現跨界獨特演出。2024 年亦為香港回歸27週年上海慶祝活動策劃音樂演出,邀請香港⻘年音樂家首演由香港作曲家全新創 作的弦樂四重奏作品。


近年黃泰城亦獲邀於兩大音樂劇巨製《大狀王》、《雄獅少年》香港藝術節及大灣區巡演出演大提琴聲部。


求學旅歐期間,曾三度代表香港駐布魯塞爾經貿辦參與羅馬室內音樂節,並與德國 Mainzer Virtuosi 室內樂團於歐洲各地合作獨奏演出。回港後受香港電台「藝坊星期天」節目專訪及錄製演出。

 


林嘉奇

雙簧管(香港)

林嘉奇於七歲開始學習雙簧管。於拔萃男書院就讀期間,林氏積極參與拔萃男書院 管弦樂團,管樂團及合唱團,更曾為管弦樂團及管樂團之首席。於 2008 年畢業 後,林氏成功獲得香港演藝學院之取錄,2012 年高級文憑課程畢業,2014 年學 士學位課程畢業,主修雙簧管,師承著名雙簧管演奏家姚桑琳教授。他曾參與 Christian Schmitt,Gordon Hunt 和 Maurice Bourgue 等名師教授之大師班,獲益 良多。於 2017及 2018 年受邀參與管樂雅集法國五月的演出、2023 年受邀參與香 港藝術節沉浸式歌劇《小狐狸》演出。過去曾為《桃姐》、《梅艷芳》等電影配樂 之雙簧管手。林氏亦醉心於英國管演奏,曾多次以英國管手身份參與演藝學院管弦 樂團、香港愛樂團等之音樂會。現為香港城市室樂團雙簧管手及英國管首席,同時 任教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香港培正小學及油麻地天主教小學的雙簧管導師。


吳宇晴 

鋼琴(香港)

香港鋼琴家吳宇晴的演奏足跡遍及歐美及亞洲的著名音樂廳,包括卡奈基音樂廳及小澤征爾音樂廳。她曾獲邀於國際知名的鄧肯活音樂節、亞斯本音樂節、聖達菲音樂節、 香港藝術節、台灣國際藝術節及杭州現代音樂節獻技。 


吳宇晴於 2023/24 樂季的焦點演出包括:由她發起、 策劃及演出的土耳其賑災籌款音樂會(香港創樂團主辨,合作夥伴為土耳其駐港大使館);為大館操埸音樂節編排自省心靈的音樂旅程;此外獲捷克駐港大使館邀請於領事家中為其賓客演出;以及於美國雪蘭多大學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八個城市舉行巡演音樂會,將創新、當代與經典曲目共冶一爐。亦曾聯同林肯中心舞台的駐場鋼琴四重奏巡演逾350場。吳宇晴熱衷於透過音樂探索社會及藝術議題,為自閉症患者及四川大地震舉行籌款音樂會,充滿心思的樂曲編排及情感豐富的演繹觸動不少聽眾的心靈。 


吳宇晴現為香港創樂團的聯席樂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倫敦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碩士課程,其後獲全額獎學金畢業於侯斯頓萊斯大學的音樂學院,並曾在萊斯大學任教及擔任南加州大學教席鋼琴師。

 


陳冠而

執行監製

陳冠而先後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嶺南大學策展及藝術史碩士,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行政獎學金及嶺大畢業獎學金。現為小息跨媒介創作室藝術總監,為劇場導演、跨媒介藝術家、策劃 、 教學藝術家及註冊瑜伽導師。 

 

主要作品包括西九文化區「表演未來」系列《白日》(獲IATC劇評人獎年度舞台美學獎、提名年度演出奬)、香港話劇團「跳格黑盒劇場節」《視外之景》、《清醒做夢時間》、「邊境系列」三部曲: 《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獲IATC劇評人獎年度演出獎、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最佳舞台美學及最佳整體演出)、《靜默邊境》、《靜默。邊境族》(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整體演出)。 

 

策劃項目包括HKAF@Taikwun《那些巨大與微小的》、《一人前、釀酒,隱遇山裡的酒神》、《行走的人》展覽、香港藝術節《世界從此處延展》、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未來表演實驗室#1》及《#2》、社區文化大使《我們的山,我們的海》、《我們的海-島嶼幻想曲》等。
 
近期參與藝術教育計劃,如究竟大埔、賽馬會觸動舞蹈計劃、見㠀 – 年青教學藝術家培訓計劃及青少年影像共學計劃等。 


林慶麟

製作經理

林慶麟2002年起參與劇場後台及演出製作工作;從未接受過正統劇場管理教育,有緣得前輩指導朋輩支持,有幸擔任技術監督、製作經理等職位。雖然坐擁叮噹身材,但真正身份實為單車手及詠春門人,原希望於三十歲前成為一代宗師,可
惜歲月不饒人,唯有繼續在業界浮沉。及後,因緣際會,投身商業及大型活動製作,但內心深處,仍然心繫劇場。

 


李泳蓮

執行舞台監督

李泳蓮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曾於2019至2022年任職城市當代舞蹈團,分別擔任執行舞台監督及舞台監督一職。
曾參與製作包括演戲家族《筋肉太變態》;同流《今晚,Omakase 夜唔夜》;小龍鳳舞蹈劇場《夜奔》;R&T《Show得吧2.0》;香港藝術節《末戀・無愛合約》;大館《撈鬆 (重演)》;GoodShow.Club & ZOO《Unspoken》等。

 


林海蕎

執行佈景助理

林海蕎2023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舞台設計系,專修佈景及服裝設計。
 
校內參與製作包括:《朱利奥·凱撒》(副佈景設計)、《戲論.十牛》(服裝設計)及2022 舞蹈學院編舞工作坊II《無常》(服裝設計)。
 
近期參與製作包括:《身體年輪》(服裝設計)、《撒旦狂筆( 載譽重演)》(執行佈景設計)、《奮青樂與路》2024(2024,助理佈景設計)、《文田一會》(助理佈景及服裝設計)、《燃夢之光》(助理佈景設計)及《品格英雄》(助理佈景設計)。

 


錄音室:邵氏影城

 

工作室製作(香港)有限公司

Ms Rosalina Ma

Dora

奚仲文先生

Mr Ken Leach 

Mr Armando Grano

Ms Nancy Loo

Ms Bronwen Chan

Shaw Studios

Mr Chris Shum

Mr Peter Wong 

Ms Eva Chau

Mr Sean Lai

鐵三角(大中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