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論壇 — 文化實驗場:表演藝術與新科技
場地
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演講廳
地圖
日期和時間 (香港時間)
10月18日 (星期五) 11:00
通行證持有人
標準一日學生
所有通行證持有人可參與
語言
設有英語、粵語和普通話即時傳譯

ACuTe 是一個由歐盟資助的大型歐洲創新項目,旨在通過新興技術革新戲劇和表演藝術的製作和演出。該項目匯集了 14 家領先的劇院、大學和創意藝術機構。ACuTe 的核心成員——挪威國家劇院劇作家 Anders Hasmo 、德國戲劇與數位化學院總監 Marcus Lobbes ,以及香港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 甄拔濤——將分享他們在文化實驗場中探索表演藝術與科技交匯點的經驗。

伍韶勁

媒體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及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課程總監

伍韶勁

伍韶勁是一位媒體藝術家,以詩意和極簡的介入方式,通過聲音、光線、影像和動態裝置,創造出引人深思的場域特定體驗。他過往的作品包括獲巴塞爾藝術展委託、帶領觀眾登上移動電車的《二十五分鐘後》,以及2018年於香港地下雨水池展出的《大禹之後》,其面積相當於40個奧運標準泳池。

伍氏曾在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Le Fresnoy就讀研究生課程,並以最高榮譽畢業。其後,他修讀英國愛丁堡大學的進階可持續設計碩士課程和加拿大多倫多都會大學的新媒體藝術學士課程。他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並擔任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課程總監。

他的作品曾於多個知名展覽和國際場地展出,包括意大利羅馬現代藝術美術館、澳洲南澳阿德萊德當代藝術中心、廣州三年展、外蒙古地景藝術雙年展、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IRCAM音樂研究所、上海世博會里爾展館、加拿大多倫多InterAccess電子媒體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圖片提供:ArtAsiaPacific

Anders Hasmo

Det Norske Teatret 劇作家

Anders Hasmo

Anders Hasmo 是挪威奧斯陸 Det Norske Teatret 的戲劇顧問。他與知名導演和戲劇作家合作,參與了超過30部戲劇作品,用不同風格和形式演繹作品。他熱衷於探索表演與創新技術之間的協同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參與歐洲劇院公約(European Theatre Convention)項目,與扎格雷布國家劇院合作開發感應技術,讓演員實時操控自己的聲音。目前正參與一個開創性的歐洲大型項目(ACUTE),拓展人工智能的戲劇應用。

Anders Hasmo 擁有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戲劇學碩士學位,並曾在卑爾根的國家舞台(National Stage)擔任戲劇顧問。除了戲劇發展外,他兼任客席講師和全國青年劇院項目的主席,積累了豐富的大型戶外戲劇製作經驗。

Det Norske Teatret

挪威劇院(Det Norske Teatret)是挪威最大的劇院,擁有超過100多年歷史。其劇目從音樂劇到挪威和歐洲經典作品的全新詮釋,以至新挪威作品及國際戲劇,範圍廣泛。劇院位於首都奧斯陸,是一座擁有四個劇場的大型現代建築;另外,劇院在奧斯陸的另一個區域(羅門)設有一個衛星劇院。

劇院每年推出約20部新作品,觀眾人數超過260,000人。此外,劇院還設有一所為多元文化背景學生提供的戲劇學校。經過多年發展,劇院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中心,並舉辦文學作品閱讀會、音樂會、各類藝術展覽、兒童活動和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活動。

Marcus Lobbes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 總監

Marcus Lobbes

自 2019 年多特蒙德劇院The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成立,Marcus Lobbes一直擔任其院長。

他經常獲邀在當地、德國和海外進行講座和演講,當中他最關心的議題,是如何形成和推廣各種表演藝術網路,以及將藝術研究與最新技術結合,與戲劇和教育機構、政治和大眾接軌。

自 1995 年以來,他從事導演、佈景和服裝設計師,以及參與戲劇和歌劇創作,並自 2014 年起定期受邀擔任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多所著名學院和大學的客席講師。

Picture ©️ Susanne Diesner

The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

The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 於 2019 年成立,是德國多特蒙德劇院的第六個分部,專注研究如何在劇場空間中應用數碼技術。它的四個核心領域分別是:藝術研究與發展、專業培訓與進修、文化政策諮詢,及國家與國際之間的合作。成立五年後,The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已成為全球文化機構、藝術節和獨立舞台演員的中樞。

在網路持續發展與轉型的趨勢下,The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 包辦不少歐洲及國際性的重要計劃,例如 PlayOn!、ACuTe 與 EXCENTRIC。它又提供各種實驗室、工作坊、影音工作室,以及面積約 2000 平方公尺的綠幕工作室。在這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劇場製作人員都能找到使用開發數碼技術的工具和測試專案的空間。學院創作的作品遍及全球各地的舞台,為數碼表演藝術領域樹立嶄新的標準。

甄拔濤

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

甄拔濤

一生人只做兩件事:藝術及教育。兆基創意書院署任校長、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2022劇季)、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至今已有七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及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

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Suhrkamp Theater Verlag代理甄氏部份劇作版權。

Official IG: @yanpatto
Photo Credit: Max Zerrahn

再構造劇場

每一次劇場創作,都是全新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次創作就是要經歷重新構造的過程。劇團由劇場編劇、導演、大學兼任講師,剛獲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項的甄拔濤成立。英國著名編劇及評論家丹.利巴列圖(Dan Rebellato) 形容甄氏為「有才華、充滿熱誠的編劇,其作品極其有趣,並產生出力量和效果。」再構造劇場以新文本、建構劇場美學及場景設計、探索演者身體與空間的關係為藝術方向。

再構造劇場 Official IG: reframetheatre

論壇時間表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1530 – 1700
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文化基建
  • 林玥彤(主持人)
    政策研究員
  • 丁中元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
  • 譚兆民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
  • 區玉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化發展)
  • 藍列群
    啟德體育園高級總監
1430 – 1600
群眾賦能:舞蹈、藝術創意與身心健康
  • 陳頌瑛(主持人)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
  • Adriaan Luteijn
    Introdans 藝術創辦人及編舞
  • 王榮祿
    不加鎖舞踊館創團成員及創意總監(公眾參與)
  • 劉天明
    賽馬會「觸動」舞蹈計劃高級計劃經理
1100 – 1230
文化實驗場:表演藝術與新科技
  • 伍韶勁(召集人)
    媒體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及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課程總監
  • Anders Hasmo
    DDet Norske Teatret 劇作家
  • Marcus Lobbes
    Academy for Theatre and Digitality 總監
  • 甄拔濤
    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

備註

  • 設有英語、粵語和普通話即時傳譯。
  • 標準通行證、一日通行證及學生通行證持有人可以憑證預留座位。請於網上登記系統預約門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