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探索
地表探索(三)
場地
藝術展亭 - 西九文化區
日期和時間 (香港時間)
10月17日 (星期四) 14:00
通行證持有人
標準一日學生
所有通行證持有人可參與
語言
英語為主,輔以廣東話和普通話
日期及時間 活動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14:00 – 14:30 COMMON GROUND
14:45 – 15:15 盤彥燊
15:30 – 16:00 不加鎖舞踊館
16:15 – 16:45 梁海頤@如果時間有限公司
17:00 – 17:30 未景之業舞蹈劇場
17:45 – 18:15 香港創樂團
18:30 – 19:00 揚鳴粵劇團

 

COMMON GROUND

Common Ground於2021年由當代舞、戲劇和街舞的藝術家創⽴。透過製作不同形式的跨界別藝術交流平台,致⼒打破⼀般表演模式。我們相信表演本無界線之分,在不設限的創作維度中,跨越⽂化、觀念的邊界,連繫不同的社群。當代舞藝術家梁儉豐⾃創團以來擔任藝術總監,並為藝團編創多個跨界節⽬,包括獲2022年⾹港舞蹈年獎傑出⼩型場地舞蹈製作提名的《身體印記II:眾觀》,以及今年最新長篇作品《部落祭壇》。 

《部落祭壇》 

《部落祭壇》 — 舞蹈崇拜,娛⼈酬神

劇場化為部落祭壇,帶領觀眾⾛進充滿異域⽂化的珍奇櫃。四個傳統民族雕塑頃刻激活,狂野的身體,釋放原始動能,上演⼀場歌頌⽣命的祭典! 

編舞梁儉豐2021年初次嘗試結合舞蹈劇場和展覽觀演體驗,其跨界作品《身體印記II:眾觀》獲⾹港舞蹈年獎傑出⼩型場地舞蹈製作提名。今次延續對「展覽式劇場」的探索,創作全新的長篇群舞作品,重新詮繹各種民族舞蹈,展開傳統⽂化與部落共感的想像。 


盤彥燊

香港當代舞蹈藝術家,現居於香港,於亞洲和歐洲等地創作、演出及研究。盤氏鑽研亞洲哲學及道家的「氣」,構建自身當代舞蹈理念「七七蹈體」。其作品以細膩的動態及詩意見稱,超越二元經驗,喚醒觀者生活中的覺知。主要作品包括《鳴》、《拾憶遊》、《渦》、《夜・奔》、《看,不見(城市);》等,作品曾於丹麥、芬蘭、日本、意大利、中國及英國等地演出。 

盤氏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2016「藝術新秀獎(舞蹈)」,201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前往印尼及日本進行舞蹈藝術研究工作。2022年獲得白朗唐博士紀念獎學金和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獎學金,於香港演藝學院完成碩士課程。

鳴(消失的刪除線)
當代舞蹈作品《》於2023年2月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首演。這個項目經過四年的籌備和發展,編舞盤偉信(盤彥燊)也在這時間在香港演藝學院完成碩士研究課程。他將自己的動作研究和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融入其中,創作了一個50分鐘的表演,旨在在疫情後喚起人們對團結和自我賦予的感受。本展演的名稱《鳴(消失的刪除線)》意味著將膠帶從嘴唇上移開,然後發聲。這個名稱的含義是暗示對舞蹈創作的解構。今次30分鐘的展示及分享中,到場觀眾可體驗藝術家的創作概念,並了解該作品的不同形態及發展。


不加鎖舞踊館

不加鎖舞踊館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具前瞻性及實驗精神的當代舞團,由王榮祿及周金毅成立於 2002 年,自2009 年起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首任藝術總監為王榮祿。2022 年,李偉能接任藝術總監,王榮祿擔任創意總監,主理外展及社區計劃。舞團積 極擴闊舞蹈表演的可能性,並嘗試體現和實踐於製作中,銳意發展多元的表演藝術生態。解放體制化的舞蹈美學,以個人為本,跟據身體的獨特性重新為舞蹈定義,走出製作主導的運作模式。近年,舞團作多方面嘗試,開拓舞蹈的多元想像。

《The Sound 》

嘗試顛覆對舞蹈的一貫概念,“The Sound” 透過聲音、能量和空間的變化探索複雜的人際關係。呼喚名字的聲音此起彼落,瓦解後再重新組合,只為了掌控膠袋製的迷你沙發。即使沙發逐漸變大,所有人都只能坐在半空中。    
公眾參與-Body on Stage    
本系列旨在鼓勵不同背景的大眾參與。結合教學和創意工作坊,此系列探索舞蹈藝術家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計畫的創作過程和展演運用了膠袋、網球、A4紙等日常接觸到的物品來探討身體的運動和感知。這些物品除了作為道具,由於涉及回顧過去及內省的特質,也因此變得生動和充滿藝術價值。透過與這些物體的互動,參與者在半開放的結構中創作舞蹈作品。不加鎖舞踊館亦安排公開演出的機會,呈現作品於公眾面前,讓參與者亦可以從表演和舞蹈中獲得身體上的滿足。


梁海頤@如果時間有限公司

獨立創作人/劇場構作,以香港為根,活躍於歐亞。她從地域和身體出發,探索在地文化和身份的多重性,研究主題包括海洋與城市記憶。2022年獲荷蘭獎學金,畢業於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當代戲劇、舞蹈和戲劇構作碩士;同年赴維也納進修編舞。梁氏作品曾於台北、糸島、克特雷特、堤奇諾、泗水等城市作駐留/演出。2024年她成立藝術平台「如果時間有限公司」,連結不同媒介,從個體擴展至群體,共同想像未來人文風景。其研究專注於後戲劇表演與構作,涵蓋實驗作品和社區藝術導向。

[講述表演] 從前,香港出現過女海盜…… 

香港是一座城市; 香港是一座沿海城市。  
假如大海有記憶,它記載了我們的什麼? 
啟發自曾經在香港出沒的海盜女王「鄭一嫂」,《彼岸》藝術研究系列連結神話、歷史和性別,以身體及跨媒介方式,重新「記錄」屬於我們的海上文明。 
今次的「講述展演」,創作人將過往研究、演出旅程與藝術實踐結合,由香港水域出發,探討亞洲女性海洋傳奇故事與當代表演的關係,和觀眾展開一場身份反思之旅。 
《彼岸》系列曾以不同形式於糸島、坪洲、泗水作展演。


未景之業舞蹈劇場

曾稑宸 
香港編舞及舞者,2019年獲香港舞蹈年奬提名「傑出男舞蹈演員」;2023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白朗唐新晉編舞」,同時憑網上節目《景.色》獲得「傑出網上製作」;2024獲頒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舞蹈)。   
曾⽒曾入讀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當代舞,並於2013-2019年間於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擔任全職舞者。   
2019起發展成為獨立創作⼈,同年於「舞蹈新鮮⼈」系列發表《無眼睇》,並隨即獲邀於多個舞蹈節邀請演出。2020年開始以傳統儀式破地獄為舞蹈研究項⽬,2023年,獲邀為CCDC客席編舞,編創《時空觀》;同年到訪美國,為密西根大學音樂戲劇舞蹈系駐校藝術家。   
2023年成立藝團未景之業舞蹈劇場 (Labora Terry Arts),以探索藝術上的未來風景。

《破地獄》

曾稑宸 (Terry),在成長的過程中因家庭關係經常接觸到如破地獄、神功戲等令人 生畏的華人傳統儀式。    
2019 年後,Terry為了更熟悉「破地獄」的概念,他去拜見師傅、向其學習道教經文 及破地獄儀式身法,在這四年期間,Terry 分別在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香港比 舞》和城市當代舞蹈團分享破地獄研究的階段。在2020年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進行第 一階段破地獄研究《毛‧恐不入 ─ 毛鬙鬙》(階段性創作),繼而通過這次的研究圍 繞生死,探索空間與聲音對身體的影響。以破地獄為基點,嘗試探求念誦破地獄經 文的聲效帶給人的力量,以至產生不同的身體質感,甚或穿越不同空間。兩年後 2022 年在《香港比舞》分享第二階段《毛神神》,於2023 年城市當代舞蹈團分享 第三階段破地獄研究 — 《時空觀》以完整作品呈現。


香港創樂團

香港創樂團(HKNME)於2008年由凌藝廉創立,是亞洲領先的當代音樂團體,致力以最高水準演奏當代音樂作品。該團體在世界各地首演了不少由香港創樂團委託創作的作品,並在香港藝術節、統營國際音樂節和澳洲MONA FOMA等著名音樂節和場地演出。自2012年起,香港創樂團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團體。 

《shapes songs》

《shapes songs》是香港創樂團的一項倡議,將富有冒險色彩的音樂帶給年輕人。該計劃旨在使當代音樂變得有趣且易於接觸。由國際知名藝術家楊嘉輝策劃,該計劃包括18首新的二重奏供年輕學生與老師一起演奏。這些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最近在一本譜集發表,並配有四位與香港版畫工作室合作的本地藝術家的原創插圖。在此次演講中,香港創樂團行政總裁凌藝廉將介紹為《shapes songs》音樂和藝術,展示其教育和藝術價值及未來潛力,並介紹一些特別的現場表演者! 


揚鳴粵劇團

揚鳴粵劇團致力於推廣粵劇藝術文化,培養年輕觀眾與藝術人才,激發新一代對粵劇文化的興趣,保留傳統藝術同時加入創新元素,改變年輕一代對粵劇的刻板觀念,吸引新觀眾。本團曾推出多個獨具創意的粵劇演出,如《精品紫釵記》、《華光·神話篇》等。近年,本團原創粵劇《子期與伯牙》成功融合傳統與科技,入圍國家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之一。本團更曾多次在美國、新加坡、內地等地演出,將粵劇藝術弘揚到世界各地。

《粵藝精萃承傳耀東方》 

《粵藝精萃承傳耀東方》是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之一,為時長約10分鐘的短篇「微」粵劇展演。由香港資深戲曲演員與名揚藝苑的本地粵劇小演員同台演出多個香港傳統粵劇經典片段。串連不同世代的演員,由劉惠鳴老師帶領小演員將戲曲藝術發揚光大,共同穿著傳統粵劇裝扮,展示傳統功架及粵劇排場,更由香港碩果僅存的女性反串文武生主導,保證讓觀衆耳目一新。劇中亦加入由劉惠鳴主演的新編粵劇作品《子期與伯牙》選段,新舊交融。《子期與伯牙》曾被選爲國家藝術基金2023資助項目,在推廣傳統粵劇的同時,亦讓優秀的作品有更多演出機會。